社零数据一公布,乍一看消费市场回暖了,可仔细一琢磨,这里面的问题不小!
到底咋回事?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透。
文末还有能看穿股市真相的关键数据,绝对别错过!
一,撕裂的数据
最近的消费数据一出炉,乍一看形势大好:
今年前3个月,全国一共卖出去12万多亿元的东西,同比涨了4.6%;
光是3月单月,销售额就涨了5.9% ,消费市场好像正在回暖。
可仔细一研究,数据里全是矛盾!北京、上海这俩经济强市,消费数据跟全国完全反着来。
北京前3个月消费总额跌了3.3%,3月单月直接暴跌近10%;上海前两个月消费额也在下滑,虽然3月数据没出,但一看就是在走下坡路。
再看消费品类,更是冰火两重天。金银珠宝越涨价越有人抢着买,前3个月销量暴增29%;汽车却卖不动了,销量直接跌了快20%。
全国消费明明在涨,一线城市却在倒退,难道其他城市突然杀疯了?还是数据里藏着什么秘密?
二,A股的修复
看着这些矛盾的数据,不少人心里直打鼓,觉得经济没盼头了。很多人一刷到这类新闻,就慌得不行,认定市场要凉。
但说实话,新闻里看到的都是表面,真实的市场可不是这样! 经济就像人生病,恢复起来本来就慢,3到6个月的缓冲期再正常不过。
春节前市场一直低迷,3月好不容易有点起色,这才符合经济复苏的规律。
A股也是一个道理,就算真有牛市,也不会一路猛涨,中间肯定起起伏伏。
现在听我这么一分析,大家可能觉得有道理,但真到新闻出来的时候,又有几个人能冷静思考?
要是没看透背后的真相,很容易被误导,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。
怎么才能看透市场的真实模样?答案就在真实的数据里!那些不受炒作、权力干扰的数据,才能还原市场的本来面目。
有人问,社零数据不也算真实数据吗?但要知道,股票涨跌全看资金怎么动。社零数据门道太多,普通散户根本摸不清,可机构却能从中找到机会。
所以,咱们真正该盯紧的,是机构的交易数据!
关税战把股市砸出个大坑,但市场早晚能缓过来。最近社零数据乱成一锅粥,好多人又开始唱衰行情。
牛市哪有不折腾的?消息满天飞,散户心里一慌就容易卖飞。记住,在股市里光当观众可不行,只有真金白银投进去,行情来了才能分一杯羹。
现在行情上蹿下跳,持股得稳住,但不是闭眼瞎拿。一轮行情下来,股票涨跌分化大,挑对热门赛道,才能避开大坑。具体咋选?看这张图就明白了!
我用了十几年的大数据系统,专门盯机构的交易动向。
看这张图,机构活跃度分四级:一级、二级区域,说明机构不是在疯狂买卖,就是在等着找机会;到了三级、四级,机构基本就躺平不动了。
要是哪只股票总在一级、二级晃悠,那就是被机构盯上了!机构手握大量筹码,想让股价涨就涨,想让它跌就能跌。
很多散户被股价来回折腾得心慌,最后只能割肉离场。不信?马上用实例给你看!
瞧瞧这只股票,之前来回震荡,还跌了好久,现在居然一路涨到高位。搁当时,看着股价上蹿下跳,估计不少人都扛不住跑了。
但用数据一分析,情况就大不一样。 股价下跌那阵子,它的机构活跃度数据一直卡在一级、二级区域,也就是「机构控盘区」。
这说明啥?机构一直在背后操盘呢!只要股票还在这个区域,就证明机构压根没放弃,心里还是看好它的。看完这只,再带你们看另外一只!
再来瞧瞧这只股票,现在完全进入「机构观望区」了。看框起来的那段,机构活跃度跌到三级、四级,这明摆着机构早就撤了!
没了大资金护盘,股价直接崩盘,一路暴跌根本刹不住车。
两相对比就明白了:有机构坐镇的股票才有潜力,机构跑路的票,碰都别碰!学会看机构交易数据,等于给自己加了个防坑护盾。
以后买股票拿不准,先查查机构在不在场,心里立马就有数了。
今天就聊到这儿!想看更多数据干货,记得关注我。
声明:
内容都是网上整理的参考,不荐股、不收钱、不加群,纯分享,放心关注!